2月12日,春节的热闹还未完全消散,地处云阳县东北边缘山区的大阳镇在雾气中苏醒过来。气温骤降,大地悄然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,一场关于物流变革的故事正在温暖上演。
中午,结束了最偏远的紫藤村的投递工作后,大阳邮政所的投递员陈洪权载着收寄的腊肉、红薯赶回网点。他心里还惦念着一件重要的事——中午接车。自交邮合作启动以来,每天下午一点左右,交运集团的运输车就会载着进口的邮件上山来,又带着村里的特产进城去。
13:00,一辆印有“邮运通”标识的白色货运车缓缓驶来,停在网点门口。“新年好!”伴着短促欢快的喇叭声,驾驶员龚师傅跳下车,热情地冲陈洪权打起招呼。“1个报纸邮袋、1个信件邮袋、2个快递包裹邮袋。”陈洪权接过交接清单,逐一核对后,便将100余件邮件、快递搬进营业大厅,接着又把前一日下午和当日上午收寄的27个包裹交给龚师傅。
汽车驶离,留下两条湿漉的痕迹。陈洪权转身忙活起来,得赶快把今日的100余件包裹信件按照6村1社的区域分拣出来,争取下午多送出去一批。
大阳镇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,距县城80公里,地处偏远高寒地区。过去,这里的邮路运输路程既远、成本也高,不甚方便。在云安、青山、石门、双土、桑坪、洞鹿等6个乡镇,情况也尽然。
2024年3月,随着“邮运通”的落地推进,云阳县邮政分公司与万运集团共同调研市场、优化流程,在邮件代运、站场复用、物流运输、医药配送等方面携手开启了交邮合作。
双方充分利用农村客运货运班车富余运力和频次多、成本低的优势,最大限度复用符合邮政生产“定时、定点、定线”特点的“县-乡镇”线路,先后开通云阳县至大阳等7个乡镇的交邮合作线路,以合理的价格、固定的班期,实现县到乡镇的邮件代运服务。
交邮联运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农村“客货邮”深度融合,为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再添助力。据统计,2024年代运邮件、报刊量达57.73万件(份)。
“我们协调交运公司根据邮件量合理派车,采取客运班车或专运货车两种方式相结合,实现邮件高效代运,运输成本压降了30%。”云阳县寄递事业部运管部负责人冉浚成说。
每天上午10时许,满载着1000余件邮件、快递的交运车从云阳县邮件处理中心出发,按照4条固定专线,驶向7个高寒偏远乡镇网点。每天下午,这些快递在乡镇邮政网点分拣后,便坐着投递员的邮车前往居民家中。
下午4时许,陈洪权到达大阳镇大阳村综合便民服务站时,胡翠华老两口已经按照预约等候在这里了。“是不是娃儿寄回来的东西哦?”陈洪权赶紧找出包裹递上,随后又把站点老板陈太银、村卫生所王燕网购的快递送过去。
以前,快递进村不方便,偏远山区快递数量少、物流成本高。这两年,云阳县邮政分公司与申通、圆通、极兔等6家快递签订邮快合作协议,提供代运输和投递服务。目前,已在全县17个乡镇开展邮快合作,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%。
如今,邮快合作叠加上交邮联运,物流成本下降,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。不仅网购变多了,儿女也隔三差五寄东西回来。“感谢感谢,改天我把腊肉煮起,到屋头来吃哦。”胡翠华老两口捧着包裹,站在绿底白字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店招下,大声向陈洪权致谢。“不用不用。”陈洪权挥挥手跳上车,向下一个村驶去。